澳门人威尼斯(3966-WNS认证)-Venice Dream City

学科背景

本学科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交通运输、公共管理、环境科学、土木工程等学科实力雄厚。1998年,依托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设置城市规划研究方向。2003年获城市规划与设计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1年,获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6年在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城市设计研究方向。建有四川省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

澳门人威尼斯3966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科 “三位一体”的学科建构,同时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和景观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005年,四川省人事厅设立了澳门人威尼斯3966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建有省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2012年,城乡规划专业获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试点。城乡规划专业于2020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专业是国内为数不多、四川省唯一本科和研究生均通过6年期优秀教育评估的专业。

师生情况

专业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已逐渐形成梯队合理、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师资博士化率达到82.8%;职称梯队合理,高级职称占比62.1%。澳门人威尼斯3966学缘结构多元,具有校外学缘关系的教师占比高达86.2%。58.6%教师具有海外求学和访问经历。聘请了包括美国Peter Calthorpe事务所Peter Calthorpe先生、华盛顿大学沈青教授、东京大学石川幹子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学科方向拥有研究生导师22人,含6名博士生导师和16名硕士生导师;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1项;省部级人才称号9项;校级人才称号3项。

2016年以来,累积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7人(学术型88人,专业型108人),留学生3人。生源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和自治区,主要生源来自中、西部院校。

研究方向

学科建设有城乡规划与设计、城乡规划技术科学、社区与住房规划、城乡历史遗产保护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五个研究方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结构体系。

学科特色

学科建设重视多视角研究城乡规划的理论体系、实践方法、技术策略及现实问题。依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为主导的优势学科群,立足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地域环境,着力建设具有鲜明“交通”和“地域”特色,良好人才培养声誉的西部地区一流城乡规划学科。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特色

基于交通强国、城市群发展、技术变革、共享经济等宏观大背景,依托我校交通运输优势重点学科,本学科与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多学科合作,借助时空行为分析技术、计量经济模型、模拟仿真等技术手段,针对交通模式选择、低碳绿色出行等问题,提出应对城市未来发展和空间格局改变的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建成环境规划与空间优化策略。在交通与城市发展研究、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规划研究、交通枢纽规划及站点综合开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川省交通厅以及地方委托的多项交通规划研究和多样重大课题。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人居环境安全研究特色

本学科依托地域优势,在灾后重建、城市防灾减灾、城乡生态建设与安全规划等方面做出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委托的多项科研合作项目,并获得灾区相关部门的表彰,形成了显著特色。承办数十次与灾后重建和安全规划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推动与海外多国的学术合作和交流。取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完成《印记——西部大地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廿年》、《THE POST-EARTHQUAKE URBAN-RURAL RECONSTRUCTION PLANNING:CHINA’S SOLUTIONS》等多部学术专著。

城市生态与绿色空间规划研究特色

立足依托四川省成渝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基于公园城市建设背景,针对区域与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对成都城市规划区内各类绿色空间保护利用现状进行深度、跟踪调查与分析,并提出适合城市现阶段发展水平的多维协同的绿色空间系统保护与利用策略;与成都市公园城市管理局、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深度合作,在公园城市建设、川西乡村、川西北高原的生态适地性建设方面取得了较突出研究成果,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成果获得相关领域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级课题2项。编著完成《城市生态系统物质空间形态与规划》、《农业—自然公园规划》《城市生态绿带的规划实施》等学术专著。

川西城乡遗产保护和有机更新研究特色

“社区与住房规划”和“城乡历史遗产与保护”团队立足教研协同发展,将教师科研成果与教学工作深度结合,扎根川西林盘型乡村,以在地性研究回应乡村振兴中社会治理、空间营建问题。基于复杂性理论、健康城市、韧性城市理论,系统研究健康社区人与空间的关系、建成环境评价、规划方法等。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取得各类奖项累积30余项。

扶助民族地区开展城乡规划专业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城乡规划系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和专业教育基地,学校持续定点帮扶西藏大学建设城乡规划专业,并以联合培养模式提供“大三、大四”本科生专业教育教学。针对民族地区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民族融合、交流的特殊性设计相应教学环节,促使不同民族学生群体互助协同、共同进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区内民族类院校提供办学咨询,涵盖本硕培养计划制定、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开展等多个方面。促进了民族类多个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发展和评估工作开展,在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规划教育和地方城乡人次培养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助力西部山区开展灾害管理与灾后重建

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山地城市灾后重建与避灾规划,从地震、洪水等灾后重建规划到灾害管理规划,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社会服务路径。邱建教授率领其科研团队参与汶川及芦山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全面指导震后城乡重建规划实践;在此过程中凝练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拓展了城乡规划学科体系,就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居民安置、城镇规划选址、文化遗产保护、避难场所规划、无障碍环境设计等关键规划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城乡重建规划管理的地方标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关键技术集成及规程研究》和学术专著《震后城乡重建规划理论与实践》,获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科技奖一等奖。团队在重建规划中培养博士、硕士35名,培训重建技术人员2000余人,国内外学术会议做主题报告 70余次。弥补了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技术空白,对推进我国城乡规划事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也为世界应对地震巨灾提供中国的规划经验。

推动川西地区开展林盘保护与扶贫振兴

城乡规划专业教师响应乡村振兴国策,深度挖掘川西平原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积极开展川西地区乡村发展的科研和实践工作。2016年以来共完成乡村规划与设计横向项目近20项,项目涵盖川西林盘地区的村落保护和利用规划、村民迁居与安置规划以及川西地区乡村规划的技术性导则等,其中《崇州市怀远镇总体规划》获得2017年度四川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编制完成的《成都乡村田园建筑规划技术导则》指导了成都平原地区的乡村建设和林盘保护工作。于洋老师参与完成的《乡村振兴战略下川西平原乡村工业文化遗存再利用的调查报告》,被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政研内参》(2021年第6期)登载,并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尧斯丹同志批示,调查报告的相关政策建议和研究建言已经进入我省农业农村厅和乡村振兴局的工作部署中。

响应共同富裕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教研互动、规划扶贫工作。城乡规划系4位老师担任《高校“城乡规划扶贫”联盟》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结合西南交通大学受教育部委托的定点扶贫对象甘肃省秦安县,组织城乡规划系教师率研究生、本科生真题实做编制《秦安县的乡村振兴扶贫规划》,并通过环境整治、景观营建推进落实。此外,学院受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邀请,参与“校地合作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工作,参与了四川省剑阁县、泸州市合江县花桂村、峨眉山市高桥镇、简阳市荷桥村的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


(2022年8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