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人威尼斯(3966-WNS认证)-Venice Dream City
学院公告
首页> 学院公告> 正文
“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学术报告会成功举行

点击量:1868 日期:2008/12/19 作者:本站原创 编辑:

一场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在灾后重建工作火热展开之时,建筑学应担负起哪些责任呢? 12月18日下午三点,院长沈中伟教授在学院学术报告厅为师生举行了题为“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的精彩的讲座。

讲座一开始,沈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地震期间拍摄的一些现场照片。从讲座所在的学术厅到学校的图书馆,从搭满帐篷的街边绿地的到形形色色的应急住房,从垮塌的农房到爆满的车站机场,回忆起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无不唏嘘感慨。

当前,灾后重建已成为国家建设领域的重要方面。全社会都在行动,建设和研究工作开展地如火如荼。沈老师在讲座中,分别从国家,各省区,各学术组织、高校和建筑师这三个层面上,介绍了灾后重建的组织及建筑学的介入。特别为师生们介绍了我院在灾后重建领域开展的一系列重要学术活动的相关情况。沈老师指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工作面临两大面广的严峻挑战,现阶段的农民安置房建设进度较快,灾区正掀起重建永久性住房的高潮,而陆续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也准备开始大量建设,总的来说,灾后重建任重而道远,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

随后,沈老师重点提出并分析了灾后重建中易发的五个方面的 “问题建筑学”。首先,迫切的社会理想与现实生存需要的脱离导致了建筑话语权的微弱。在强大的政府决策者面前,建筑学往往保持沉默。第二,建筑学介入滞后,导致重建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分割。第三,建筑与生活方式的脱离带来建筑学精神的背离。“农民离不开自己的生活方式!”沈老师感慨地说,许多农村安置点的规划盲目引进城市住区模式,从根本上脱离农民实际生活居住方式。第四,公众参与和以人为本被形式化——沈老师称之为“浮萍式的建筑学”。一方面,公众参与因重建任务紧迫二维收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受到信息公开方式与方法等因素影响,实际操作中,公众意见因面大量广,难以得到建筑师的充分考虑。第五,重建工作的建筑设计中,弱形式的功能化以及去功能化的形式表达常常出现,建筑学的设计依托不完整,难免走向偏执。

谈及这些问题的产生,沈老师认为,这些问题其实建筑学长久发展以来的 “老毛病”,只是在灾后重建中被更突出地暴露出来。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为:社会、政策、人和现状四方面的因素。其中,在人的因素这一方面,官员的政绩观、建筑师的业绩观影响甚大。沈老师提醒师生注意思考建筑学最本质的东西:如何造好房子——当规划、总体、空间、设计、构造、材料等各个方面我们熟悉的技术行为真正成为我们肩上的责任之时,它们是异常沉重的。

“社会容纳和尊重真诚的建筑学。一个自尊的建筑师必然会竭尽其社会和专业职责,来应答这场社会对自己的考核。建筑师应积极介入灾后重建的全部过程,多提建议,并应有主动与勇敢的精神,承担起建筑学的责任,给灾难中的幸存者们一个美好的明天。”最后,沈老师以发表于《新建筑》2008年第6期的《灾后重建中建筑学的责任》中的结语结束讲座。留给师生的,是振奋的心情和深刻的思索。